展览现场在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共创优美生活之际,10月26日,由《中国艺术报》社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支持,中国民协艺品交流委员会、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协办的"庆祝《中国艺术报》创刊25周年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展览将连续至10月30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胡孝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张雁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中国艺术报》社原社长张虎、张飙,《中国艺术报》社原总编辑李树声,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文艺家协会、各直属单元卖力人和参展艺术家李宝林、刘洪彪、杨明义、郭石夫、何水法等出席展览开幕式。
陈振濂在开幕式上致辞康伟在开幕式上致辞作品展示环节,何水法致辞顾绍培在开幕式上致辞李菊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作品展示环节,吕尧臣致辞孟祥宁主持开幕式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左)向报社赠送紫砂纪念作品,报社副总编辑余宁接受作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何水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李菊生、吕尧臣等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孟祥宁主持。开幕式上,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向报社赠送紫砂纪念作品,《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余宁代表报社接受作品。
展览中的紫砂创作展示此次展览共有160余位书画家和紫砂陶瓷艺术家应邀参展,既有旧雨又有新知,既有艺坛耆宿,又有名家新秀。展览展出书画作品136件,紫砂陶瓷作品229件,书画与紫砂陶瓷对话,营造出一个体样的艺术世界,表达了艺术家们对《中国艺术报》的良好祝愿,抒发了今世中国人配合追求优美生活的时代心声。二十五载,文艺界重要主流媒体的荣光与自豪《中国艺术报》由中国文联主管主办,创刊于1995年。25年来,在中央向导的亲切眷注下,在中国文联党组的正确向导下,在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元以及全国各地各级文联、产(行)业文联的鼎力大举支持下,在宽大文艺事情者的体贴敬服下,《中国艺术报》始终坚持正确政治偏向和舆论导向,守正创新,稳中求进,通过艺术报人的努力奋斗,已经生长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艺界主流媒体,为推动文艺事业和文联事情的繁荣生长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孝敬。
在开幕式上,《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康伟致辞。"《中国艺术报》的生日与中国文联的生日一样,都是7月19日。建立于1949年7月19日的中国文联,在46年后的1995年7月19日,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中国艺术报》。
这个时隔46年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的感伤其实不是我发出的,它是我们的老主席曹禺先生撰写的《中国艺术报》发刊词中第一段里的叹息。虽然时隔25年,但我依然能亲切感受到曹禺先生溢于笔端的欣喜、欣慰之情。每次重读发刊词,读到这里我总是会意一笑。会意之处,除了有一种作为中国艺术报人的自满和自豪之外,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因为曹禺先生还在发刊词中说:'办一张关于艺术的报纸,应当说是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深知,当曹禺先生写下'神圣而有意义'这几个字时,他在其中寄寓了深刻而悠远的期待。"他表现,在《中国艺术报》新的征程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神圣而有意义"的价值观,更好地为文联服务,更好地为文艺事业服务,更好地为艺术家服务,为党的新闻事业和文艺事业做出新的孝敬。
美术、书法和工艺美术在我国文艺中是具有重要职位和奇特气势派头的文艺门类和样式。在文艺宣传报道中,美术艺术新闻占据重要版面和体量;在文艺品评、文艺鉴赏、文艺美学、文艺创作中,美术艺术往往得民风之先,经常引领时代潮水和审美风俗。25年来,《中国艺术报》报道了一大批书画和工艺美术名家,培育和助推了一大批书画界及工艺美术界新秀,为今世视觉艺术的繁荣孝敬了一己之力。
展览中,著名美术家韩美林的书法作品《无法之法乃艺术大法》、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书写的《滋润全民艺术素养 助推文艺繁荣生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作品《人民艺术之声》、王迎春的画作《三羊开泰》等,都展现出今世艺坛名家对《中国艺术报》的关爱和期待。在开幕式上,陈振濂说,25年来,中国文联的许多事情都因《中国艺术报》的报道而更具意义,《中国艺术报》在反映各个文艺家协会事情结果、引领时代风俗方面具有很是大的作为。例如在书法界提倡社会层面的书法美育事情时,《中国艺术报》的率先采访获得了书法业界的共识,能够引领今世艺术思潮与风俗,与我国今世大政目标保持一致。何水法说,今天紫砂陶瓷艺术家与书画家们一同在这里学习交流,是中国传统艺术跨行业的交流,具有开创性意义;希望日后将更多艺术精品奉献人民。
门类跨界,从跨界的分享到达融合的"期待""《中国艺术报》是文艺领域的专业大报,这次展览,借着《中国艺术报》创刊25周年的东风,又给了我们紫砂与现代文人、书画家一次亲密接触与深入交流、互助的时机。我许多次因为紫砂来到北京,期间深深感受到北京各界人士尤其是文人、书画界对紫砂的喜爱和对紫砂行业的体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说。工笔、焦墨、泼墨、没骨,山水、花鸟、人物、风物,白瓷、青花、紫砂……书画和陶瓷,如孪生艺术,配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正因如此,展览综合了书法、绘画、紫砂、瓷艺四种艺术形式,更为书画名家和陶瓷大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教授李菊生认为,陶瓷与书法、中国画,和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一样,是我们民族的形象,是中原文明亘古稳定的生命之舟,是一条在我们的身体里不停流淌着的精神长河。"我深信,紫砂与文人之间的联合能够发生相互映衬的精彩。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不仅可以升华宜兴与北京两地紫砂文人之间的友谊,也能在展示秘闻深厚的紫砂制作工艺的同时,展现现代文人的高尚情怀,再现文人紫砂的艺术岑岭,携手配合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高质量生长。
"顾绍培说。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民协艺品交流委员会主任徐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现,本次展览的筹谋与出现,重点要突出三个关键词:"分享""跨界"与"期待"——站在《中国艺术报》创刊25周年的节点上,分享150余位艺术家艺术人生与创作英华,搭建中国书画与陶瓷艺术的跨界平台,更期待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交流与融合。
展出作品:陈振濂作品冯远作品韩美林作品何家英作品何水法作品苗再新作品吴为山作品。
本文来源:开云平台app官网-www.executiverelo.com